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作者: | 点击数: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9日 | 【字体:
二、评价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本《标准》,评价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以及成果给予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情况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
(一)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活动中,应该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认识保护生物圈的意义"的学习活动中,不仅应该评价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应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保护环境的意识、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提倡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
  采用"档案夹"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的兴趣。"档案夹"封面贴上学生的姓名、所在班级等情况。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测试卷、探究活动的报告或小论文、小制作或小标本、查阅的文献资料
共22页 您在第17页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410个字符
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