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撒满每一个角落,让师爱温暖每一个孩子

作者:彭玲玲摘录 | 点击数: | 来源:小学部 |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9日 | 【字体:
描写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的所思所感并不同于成年人,本书的情节能够使人真正地了解到孩子们对世界和环境的看法,让我们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从而也让我们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阅读,提高教师的素质
  “从教20余年,我可以说,我一直不停地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学问的功底,学识的功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
  “这些阅读不但赋予我独立思考的信念,而且让我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俯瞰语文教育。我越来越不愿意把自己当作文章学、修辞学、语言学、考试学的分析家,甚至只是教材与教参的熟练操作者,而首先是文明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者、人生的导航者。这些阅读和语文教学并非没有关联,相反它能直接让语文课变得丰满而有更有深度。”
  语文,可以算是最难教好的一门学科了。读读课文,做做练习,老师不多加指点,学生也能领悟较多的。一些语文成绩高分的同学,他们确实难以举出语文老师教会他们的哪些十分具体的而又效果很好的解题方法,而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我想举起这样的例子来要容易得多吧。我认为语文想要教好一点,比其他学科更要注重兴趣的激发,而语文老师自己对课文是淡淡的甚至是漠然的,无兴趣兴致可言,那学生还能提起阅读的兴趣吗?数学、科学等学科拎住一个知识点,学生自己也可一步一步探究演算下去,趣味可能会随之而产生而变浓。可是语文的问题往往思考的顺序以及思考的暂时终点是难以明了的,学生浅浅地读读行,但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往往是很难很难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示范,可以说只有以老师自己的阅读兴趣去感染学生去培养起他们自己的阅读兴趣,以老师自己在阅读中会有所思考去影响学生去培养起他们在阅读中会思考的能力。
  镇西老师在广博的阅读中不断地思考着,不断地增高着自己的学养,在课堂上自然常能有妙手偶得的精彩,常能“直接让语文课变得丰满而有更有深度”。听他这样的肺腑之言,我们只有快快地去列出近期的读书计划并加紧实施了。

   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
  “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这句话选自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给教师的建议 》。苏氏几十年前说出的这句朴素的教育名言,可以为今天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的含义作出形象的注释。
   应试教育着眼于选拔,它必然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淘汰大多数“差生”,以造就极少数“优生”。如此“教育”无疑让大多数学生还在人生的求知阶段便成了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这实在是有悖于基础教育的全民性、普及性——孔夫子还讲“有教无类”呢!
   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素质教育显示出其民主与公正。如果说应试教育追求的是高考升学率的话,那么,素质教育则追求的是学生成人的合格率。最大限度地追求受教育对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率,教育者必然会向所有学

共3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251个字符
收藏 打印文章

上一篇:十项修炼之教法选择[ 05-09 ]

下一篇:从沉睡中起来[ 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