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要求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画图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而且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更加丰富,调动起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
君子,温润如玉",敦厚而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赞赏的君子形象.说到骄傲,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妄自尊大"这一类词.而我认为真正的骄傲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因德艺超群而自信,因自信而从容淡定.古往今来,像伟大领袖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具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慨叹;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们的丰功伟业,壮志才情,就是发自他们内心的"骄傲"。
反观一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常常会出现因为教师的不在意,而伤害了孩子们脆弱的心灵的现象。笔者曾在一次新课程拼音教学的公开课上,领略过这样的镜头:
教师欲请一名小朋友领读"g""k""h".小朋友兴致勃勃地举起手.教师最后选中手举得很高的小男孩,他连蹦带跳地到讲台前,响亮地读出了第一个声母"g",之后咧着嘴巴笑,满怀信心地等待其他小朋友跟读.教师突然叫停,问:"你们觉得他读得对吗 "此时,那个小男孩的笑容变得不好意思起来,或许他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随后,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他读得太长了."教师大喜:"是啊,声母应该读得短一点,我们在读得时候可不能像他那样……"小男孩的笑容显得很不自然,似乎想要用笑容来掩饰自己的难为情和失败.老师继续讲课,没有给他继续读下一个声母或再读一次的机会.小男生不知所措地咧嘴笑着,身体贴着桌沿扭扭捏捏地"溜"了下来.坐回座位之后,他将脸躲藏在直立起来的语文书后,不管老师的课讲得如何精彩,同学们学得如何起劲,他都不予理睬.甚至到做课间操时,他仍没参与.直到课末,教师要求书写,他才勉强写起来.然而"祸不单行",书写完毕,教师又恰巧拿起他写的字作范本来评论,孩子指出许多写得不好的笔画,面对再一次的失败,小男生趴在桌子上,一副瞒不在乎的样子……一个刚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在这堂课中,由对学习,对自己充满自信到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惶恐,再到对周边的评价满不在乎,失去信心.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所要看到的结果吗 当然不是!当我目睹这个场景时,我的心中禁不住涌上一阵阵的感慨,试问:在这堂课中,小男孩学到了多少知识 在今后的学习中,他的积极性还剩下多少 在未来的日子里,他的自信心还会是满满的吗 这一切也许不能有一个决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堂课中,我们的孩子已经丢失了一样成长旅途中最宝贵的东西——"骄傲"——发自内心的骄傲,那是一种自信,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欲望.
那么,我们的孩子——祖国的未来,在他们的身上就更需要这种发自内心的"骄傲".只有如此才能有不断学习的欲望,才能有勇于展示自我的信心,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骄傲"地抬起头来.否则孩子们就会成为一个暗淡无光,充满自卑的群体,谈何骄傲,又谈何希望。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有责任时刻维护孩子们的自尊,培养孩子们的自信,让孩子们的心中充满着真正的骄傲之情.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维护孩子心中的"骄傲"呢 我以如何提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肤浅地来谈谈以下几中激励的办法:
一、用你的信任激励孩子
当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要相信孩子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能得到发挥,每个孩子都能学得好.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当孩子做事情失败时,多对他们说一些"下次还请你来做,老师相信你能成功"之类的话,在"下次"之前,尽可能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相信他的"下次"总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教育孩子的方法[ 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