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1-9'ELA'4.1.8)
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该做到:
1、准确把握本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1-9'ELA'4.1.8.1)
2、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1-9'ELA'4.1.8.2)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1-9'ELA'4.1.8.3)
4、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1-9'ELA'4.1.8.4)
5、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1-9'ELA'4.1.8.5)
6、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1-9'ELA'4.1.8.6)
(九)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1-9'ELA'4.1.9)
英语课程从3年级起开设,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3一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3、4年级以短课时为主;5、6年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班。
7一9年级和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建议每周不少于四课时。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上述教学原则,特提供以下教学案例,仅供参考。
二、评价建议(1-9'ELA'4.2)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1-9'ELA'4.2.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评价应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注重形成性评
共24页
您在第19页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407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