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伙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伙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8课的教学内容。
课文以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春游活动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故事从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午餐时,都从不同方面表示了关心,但哪种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感悟,就会懂得: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这个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文字浅显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在读中强化对新词的感悟和运用。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创设了让文中人物玛莎带学生们一起春游这一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故事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读“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联系生活,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并懂得用行动去关心别人。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美丽的春天到了,今天老师带大家去郊游,去认识几位小伙伴好吗?(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不通的句子做下标记,向同桌请教一下她是怎么读的?自己再试着读一读。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读、指名读(两个)、同桌互读。
3、出示生字再来读一读:齐读、指名读、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丢、矿、糟、粗、概、记、保、汽
(2)换偏旁:姐——粗
(3)猜字谜游戏:曹操扛着米(糟),广场上有一块石头(矿),空气中有水(汽),去字头上戴帽子(丢)。
(4)笔画较多的生字:餐、概、糕(组词或说句子)
4、去掉拼音自己读、开火车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卡片认读词语
2、开火车认读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要求学生完成下列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课文中写到了玛莎的哪几个小伙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学生边读边观察插图,想想图中谁是玛莎、谁是维加、安娜和安东。
3、(贴人物图)指名上台找小伙伴,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4、师:认识了小伙伴,我们一块儿去春游吧(播放课件),小伙伴们去春游,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中午,大家都在吃午餐,只有玛莎站在一旁。
5、“玛莎怎么了?”结合学生答问,指导读好玛莎说的话。
6、“小伙伴们是怎么关心玛莎的?”(点击课件)结合学生答问,分别训练朗读维加、安娜、安东的话,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该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愿意说哪个小伙伴,就读哪个小伙伴的话或哪一部分,并由学生自己评议读得怎样,该怎样读,想读的都来读一读。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体会小伙伴们从不同方面给予玛莎的关心,也加强了对一些新词的感悟和运用。】
三、精读感悟:
(一)课件出示:这时,安东走到玛莎跟前,什么也没说,把夹着黄油的面包掰成两半,把大一点儿的放到玛莎手里,说:“赶快吃吧。”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安东的自然段读一读,当玛莎遇到困难时,安东是怎么做的?哪几个词写出了安东的做法?
2、从安东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他为什么把大一点儿的面包给玛莎吃?(预设:因为他知道玛莎现在很饿,最需要面包。你是怎么知道玛莎很饿的?)
出示:“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餐,只有玛莎站在一旁。”(当小伙伴们津津有味的吃午餐时,玛莎的心情怎么样?伤心,难过,她多么盼望有人能跟她分享午餐呀!)
4、所以,当安东将面包放到玛莎手里时,玛莎的心情怎么样?(激动、感动)她会说些什么?(非常有礼貌的孩子)
5、在这一段话中,安东只说了四个字,哪四个字?(生齐读)对于饥饿的玛莎来说,这四个字暖人心窝。谁再来读一遍,温暖一下饥饿的玛莎?(指名读)
6、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牢牢记住这个可爱的男孩——安东!(齐读、指名读。)
过渡:安东跟玛莎分享了自己的午餐,用实际行动帮助了玛莎,其他小伙伴又是怎么来关心玛莎的呢?
(二)课件出示:“维加问他:‘你怎么不吃呀?’”
1、维加,你再来问问玛莎。(指名读问句)过渡:听了维加的问题,玛莎心情怎么样?(伤心、难过)
所以,玛莎说——(课件出示)“我把背包丢了,里面装着面包和矿泉水……”(齐读或者指名读)
过渡:所有吃的都在背包里呢,现在的玛莎真是又饿又伤心,玛莎说——。(指名读)
过渡:听了玛莎的话,维加什么表现?(指名读)
(出示)“维加一边大口地吃着面包,一边说:‘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过渡:是什么让维加大喊“真糟糕!”?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补充句子:玛莎,这可真糟糕!
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糟糕的事情?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吗?谁再来读一读。
(三)安娜是什么表现?(课件出示)“安娜说:‘你把背包丢在哪儿了?真粗心!’”听了安娜的话,玛莎的心情怎么样了?(更难过了)所以,玛莎小声地说——(出示)“我也不知道。”
教师过渡:不仅很难过,而且很不好意思,说着,低下了头。面对小伙伴善意的询问、指责,玛莎忍受着饥饿,心情越来越糟糕,此时,维加和安娜的语言对玛莎起到帮助了没有?(没有)对玛莎来说,她最需要的是什么?谁帮助了她?
教师小结:所以,当小伙伴遇到困难时,要用实际行动给予他最需要的帮助。
四、分角色朗读,情感升华。
五、拓展延伸:想象一下:看到安东给了玛莎面包,维加和安娜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呢?
小结:了解到玛莎最需要的,而且改变自己的做法给予玛莎帮助,他们也是真正的小伙伴,希望他们的友谊之花常开不败!
六、板书设计:
28 小伙伴
维加
安娜(语言)→玛莎←(行动)安东
教学反思: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如果你是玛莎你愿意接受谁的帮助,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孩子的共鸣。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听到学生准确的表述,我就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糟糕”词语的教学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
在指导学生分析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时,分角色读,读懂课文。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则用行动去关心。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玛莎以及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通过比较、朗读,发现安东具有助人为乐、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质。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出感情”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让学生分角色来读,学生们非常的喜欢这种读书的方法,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