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作者: | 点击数: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9日 | 【字体: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内容标准】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活动建议】
 (1)利用板报建立“历史学习园地”。
 (2)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内容标准】
 (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活动建议】
 (1)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题,组织讨论会。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内容标准】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1)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 技能。
 (2)组织讨论,比较秦
共10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474个字符
收藏 打印文章

上一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08-09 ]

下一篇: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0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