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张荔

作者: | 点击数: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1日 | 【字体:

 

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
麻城博达学校  张荔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5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的第一框,这课包含两个内容,一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二是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其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组成、地位和影响以及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品质。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大量的外国文化涌入中国,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比如外国的节日圣诞节、情人节记得很清楚并且很重视。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反而不重视。所以本节课通过对中华文化的学习,采取情景式教学让学生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以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去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组成及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的看待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增强对本民族      文化的认同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点: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学情分析]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断深入,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出现混乱,导致有些人漠视了中华文化,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滑坡现象,这是开放社会带给我们的不利影响,加上学生认知层面较窄,辨别能力不强,导致一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采取漠视态度和逆反心理,如:少有学生听京剧、看古典名著,考试怕考文言文等,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认同,产生了与传统美德相悖的言行,如考试作弊,顶撞父母等。因此,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逾越其心理、情感、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将采取情景教学和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通过列举法、讨论法和归纳法等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中我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辅以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依据课标,结合学情,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把教材中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在授课中稍作提示,比如:你知道哪些中华文化和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等;对于隐含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比如,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从中要感受到的文化的力量及影响,在课堂中我把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和结果以表格的形式作以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的结论,从而归纳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在讲这个环节时,我从世界一些优秀文化比如古埃及、古印度文化的消失,所引起的遗憾,再回顾我们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但仍然绵延不绝,从而得出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教学理念]
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选取典型、具有感染力的视频资料、生活素材和历史素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贯彻以上理念,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提问、视频、多媒体展示和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方法。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图片、视频,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代表中华文化的典型事例和人物。
[对教材的处理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受中华文化(3分钟)
出示图片“一个茶杯盖上的五个汉字:清、心、可、以、也,围绕顺时针方向无论从哪个方向读都可以读的顺口和有不同的意思”启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活跃课堂的气氛,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导入新课:(板书:灿烂的中华文化)  
设计意图:从中国的有趣文字导入新课题,拉近学生与文化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爱好。  
过渡: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那么中华文化是谁创造的呢?
学生回答后,得出结论:
知识点1: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的 。
 
第二步:通读教材,初步感知——细说中华文化(5分钟)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显示问题: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看看谁说的多)
活动: “中华文化知多少”小组比赛。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并指定小组长。让学生列举方方面面的文化事例,小组长负责整理,并汇报成果,老师对学生的成果汇报给予肯定和赞扬,对表现不够积极的给予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下一个环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做准备。  
过渡:刚刚同学们都回答了很多关于中华文化的事情和人物,初步了解了我们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们灿烂的的中华文化,感受一下中华文化的魅力。 
 
第三步:观看视频,亲身体验——品赏中华文化(10分钟)
通过观看视频得出结论:  
知识点2:中华文化的组成:
   (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2.)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3.)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4.)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5.)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6.)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资料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文化的力量,是蕴含在丰富具体的文化形式中,需要人们去感悟、去体会、去挖掘内在动力,去激发学生的兴致和灵感,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从这五个方面的中华文化组成进而得出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答出:博大精深
过渡:古老的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她像一条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到未来,刻印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记忆。
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这是中国的文化,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世界的文化呢?从而引出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
在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用多媒体显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史”的资料出示四张幻灯片古巴比伦文化____空中花园、古埃及文化——金字塔、古印度婆罗门文化——种姓制度,接着对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和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古埃及文化先后被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变得面目全非;古印度婆罗门文化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只有中国文化历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流传至今。通过比较让学生得出结论: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 也归纳出中华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源远流长。
知识点3 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问题:为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学生回答)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总结板书:
知识点4: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知识点5:中华文化的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第四步:合作探究,突破难点——中华文化的影响(10分钟)
说说我的座右铭:谈谈座右铭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多媒体显示课本P66的材料: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  
提问:这些谚语或格言是什么意思?对我们为人处事有什么影响?  
拓展:传统文化(如:哲理、道德伦理)、四大发明和我国的《孙子兵法》及古代思想家孔子、老子的思想对国家、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教师小结:板书:
 
知识点6:中华文化的影响 
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②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68,做笔记)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座右铭,体会它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感受传统文化对我们深远持久的影响。
 
 第五步:看故事,谈感想_____传承中华文化(5分钟)
  多媒体演示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的历史故事
(总结)这三个历史典故反映了爱国、贵和、守信等到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各种文化形式代代相传,融入我们的社会、家庭,融入我们每个人的血脉之中。
(过渡):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中华美德,接着我们就来了解传统美德。
 
知识点7:中华美德具有的品质: 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板书)
 敬 业 乐 群,公而忘私                  ————奉献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情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崇高志趣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昂扬锐气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浩然正气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政风范
厚德载物,道济天下                ————广阔胸襟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英雄气概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社会理想
我们今天已清晰地看到,传统文化为中国人民创造财富的同时,教育了国人怎样去尊重文化,善待文化。文化的魅力不仅仅是带给我们感官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带给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的尊严。我们文明的魅力很难用语言来表现,无论是谁,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明面前,都显得渺小而微不足道。我们要感谢为文明火炬传递不计报酬的每一个人,正是他们,使我们灿烂的文明得以延续。。   
设计问题:作为青年学生,你可以为续写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展开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到行动中去。  
 
第六步:回顾总结,结束课堂(2分钟)(用一张幻灯片作总结)
 
 
 
 
 
 
 
 
最后以两句话作本课的结束语: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传统美德 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板书设计】根据教学流程,设计板书如下:
          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产生
     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特点  
纵向看:源远流长──(原因)深深熔铸在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  
横向看:博大精深──(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3.中华文化的影响  
对中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影响  
对世界: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4中华美德 薪火相传 
 
第七步:当堂练习(10分钟)
 
 
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