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加强教科书的审查,力争编写更多更好的不同版本的不同层次的教科书,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科书的选择、教科书的选择,对于提高教科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英国课程论专家丹尼斯·劳顿认为教材的选择受哲学、社会学、文化、心理等的影响,主张在做出教材选择的时候,应该很好地考虑下列原则:"1社会的效用;2社会的责任感;3共同文化教养;4个人满足感;5有关认知的方面;6家长与社会的压力;7心智能力。"台北出版的《课程教材教法通论》中认为教材选择的标准应归纳为下列数项:"1根据教育目标;2切合生活需要;3适合儿童能力;4具有永恒价值。"
尽管教科书选择的标准有很多,但基本的原则标准应是所选的内容材料是否"能以最经济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为此,"具有价值、先进性、兴趣与能力、实效性、灵活性",理所当然成为教科书选择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选的内容与知识首先应该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应该有助于学生最基本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最基本的思想、观点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特殊学习能力的发展。应该尽量删除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增添一些能更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知识,所选的内容材料不仅应关注一些直接的成果与经验,还应适当增添发现知识过程的内容;不仅应该注重认知方面的内容,还应关注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内容,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心,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针对教科书知识内容容易陈旧的弊端,在选择编写教科书之前,就应该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进行可能的预测,选择最先进、最基本的知识内容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今天看来是正确的知识,明天或许会被证明是无效的,甚至是错误的。为此,所选的内容不仅是先进的,还应是屡经证实为正确的知识。
教科书选择应关注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这已经被很多人所认可。对于主张学生中心论的编写者们,这是一条最关键的标准。事实上,当教科书适应学生的能力、兴趣与需要的时候,学生便能从中追寻自己的目的,自行探索思考,不仅学得快,记得牢,能应用,增加学习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学生最终要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并成为未来现代社会的公民。为此,所选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应该有助于一个公民所必需的最基本生活能力的养成,如独立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计算能力、写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与交际能力。这样的选择内容也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城市与城市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一本教科书所选内容对城市的孩子并不难,但对农村的孩子就很难适应。因此,在编写和选择教科书,编者就应该保持高度灵活性,仔细研究调查教科书发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状况、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程度,并加以认真考虑后做出选择,这样编写出的教科书才有可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科书的使用、教科书有着积极的功用,也有诸多弊端,如何使教科书发挥其功能,减少其负效应,教师如何使用教科书,其意义颇为重大。
多种教科书并用。随着教科书的开放编辑,多种版本教科书同时并存已不足为奇,这正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对多种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出每种教科书的精华部分,再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需要加以讲授,这对于克服教科书的偏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科书功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途径。
及时补充与删减。目前,教科书知识陈旧率加快,由于多种因素,教科书又不能及时替换。作为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时,就应该及时增补反映新科技新成果的材料,删除已被淘汰和陈旧的知识,而不能仍然照本宣科,死教书本。
注重教科书中能力与情感目标。很多教师常常很注重传授教科书中的知识部分,但对其中的能力与情感目标重视不够,而其正是教科书的精神内涵之所在。因此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利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是极其重要的。
充分利用其他教学材料。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一种,教师还可利用教学挂图、实物模型、幻灯片、计算机辅助学习软件,以及电视
共4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927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