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的负面性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婷 | 点击数: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30日 | 【字体:
致教科书内容的陈旧性与滞后性尤为突出。

  教科书不利于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身心的发展及生长的环境都各不相同,因而在其"智力、能力、性向、兴趣、经验、生活环境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但是教科书大都是以中等儿童的程度而写的,不能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此,中下程度的儿童赶不上进度,学习困难;中上能力的儿童则觉得太浅,而感到无聊厌烦。"另外,为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扩大教科书市场,出版商有时会要求编写者尽量回避有争议性有挑战性的内容,而编写一些普通的、平庸无味的、非争议性的内容。这对于一些有特殊潜能的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教科书容易忽视地方的特殊需要、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着差异。城市、农村、山区、海边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其间的差异也是相当大的。为此,一套教科书或几套教科书很难适应这些地区的差异,满足各地区的需要。另外,出于教科书市场效益的考虑,出版商们更愿编写迎合大多数地区学生需要的书,而对于少数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却很少愿意进行另外投资编写适应这些地区需要的教科书。

  教科书易窒息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由于受到教科书篇幅、形式与要求的限制,教科书呈现给学生的大都是人类几千年科学文明进步的直接成果或现成经验,对于其间的复杂的进化过程,不得不简化或省略。因此学生从教科书中接受的大多是间接经验和现成结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是极为不利的。尤其当教师依照教科书照本宣科,学生背诵教科书以应付考试,教科书的这种负面效应就尤其突出。

    三、减少教科书负面性的对策与建议

  上文既论述了教科书的功用,又论述了教科书积极功用背后的诸多负面性。实际上,依照哲学的观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隐含着两面性,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常常会出现消极的一面,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负面效应,发挥其积极的功用。下文将针对教科书的一些负面性,从教科书的管理,教科书的选择及教科书的使用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教科书管理、各国教科书制度可分成国定、审(检)定和认定三种。国定制是教科书由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统一编印,审定制是教科书须经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审查合格以后才准予发行,认定制则是教育行政机关选择合格的教科书,公布名单由学校自行选择使用。

  "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全国高度集中统一的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一家编写的教科书供各级各类学校使用。"事实证明,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制度,远远不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差异,更不能满足不同地区与不同学生的需要。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对这种高度集中的课程教材管理制度进行改革。1986年9月成立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负责审查,审定全国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和教材,建立中小学教材编审制度,确立编审分开的原则。1988年原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依照《方案》,全国成立了8个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辑委员会,编写9套教材。从国定制到审查制,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可以看出,我国的教科书管理制度正由集中管理趋向分散管理。

  与之相反,英美国家的教科书管理制度属于松散型。在英国,有些地区采认定制,有些地区采自由发行制,教科书采用权依规定属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但各地方均委由校长与教师自行决定。在美国,有些州由州或地方学区依据教科书委员会等推荐而予以认可(采认定制)。在教科书发行上,原则上不限制,在采用上通常由地方学区自行决定。这种松散的教科书管理制度较好地适应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差异。但却很难保证教科书的质量,对于教科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偏见性、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却很难加以抵制和克服。因此,80年代以来,英美国家纷纷颁布一些教育法规,加强对课程教材的管理。如英国1988年教育法有关课程的条款规定开设全国课程。在这之前,教什么,怎样教却都是英国学校和老师的事情。1993年4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布了题为《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全面性教育改革计划,"要求编订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这样我们就可以对于什么是学生们在基本学科领域里所必须掌握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由上可见,在教科书管理上,应该将集中管理模式与松散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在开放教科书编辑的
共4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899个字符
收藏 打印文章

上一篇:谈《祝福》里的钱[ 08-30 ]

下一篇:如何正确使用新教材[ 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