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要遵循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精神,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所选择的内容应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既要符合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遵循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
教材应有足够的开放性,材料的选择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又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要通过提出问题、提供资料、与学生讨论和一起活动等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
教材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地区和城乡的不同特点。
(一)导向正确,内容科学
教材编写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体现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本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