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

作者: | 点击数: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9日 | 【字体:
因此,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我们就要基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从知识论转向主体教育论,将主体教育理论融于我们的教学中,并贯彻主体性教学设计原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一)坚持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主体性的生成机制和源泉。活动性原则就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把活动性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积极的动手、动口、动耳、动脑,给学生创设积极活动的情景,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自主活动。
(二)贯彻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多采用集体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教学交往结构欠缺,学生得不到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和场所,按照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把课堂教学看作是整体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遵循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抓住师生这两类主体间交往这一主线,采用个体学习、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来组织教学,不但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师生关系的建立,还有利于教学交往的充分开展,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进程,学生的自主程度能得以提高。
(三)贯彻学法指导性原则。
从当前国内外教改潮流和趋势来看,学法指导是培养跨世纪一代的需要。我们处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的科技知识在成倍的增长。人们只有具备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为了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都在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发掘教材内容的客观规律,结合教材特点,处理好教材关系,采用各种有效方法,使学生学有放矢。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才能、展示自我,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第二节体育新课程教学设
共46页 您在第28页 首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440个字符
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