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洪流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长期处于封建主义社会。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定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中国,并迫使中国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打断了中国社会原有自身发展的进程,引起了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关系、社会性质等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此,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国外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成为民族灾难和人民痛苦的根源。这样,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二十世纪中国最初的革命领导者,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中国社会内部新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初步成长起来,从而引起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但是,由于这时无产阶级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它所参加的某些斗争,还处在民族资产阶级的影响之下。
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初步发展并登上政治舞台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新的气象。1905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起成立同盟会,提出了实质上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并努力用革命手段来实现这个纲领。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全面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完整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广泛地发动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最终,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重新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要救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从消沉、苦闷和仿徨中走出来,再次在心中燃起热切的期待,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在孕育着。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犹如黑夜中的一道闪电,掀起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狂飙。这场运动,正是新的革命风暴到来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