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课堂教学模式”迷住了双眼

作者:教育在线 | 点击数: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6日 | 【字体:

一段时间以来,大家谈论很多的是课堂模式,比如336、271、先学后教等课堂教学模式,谈起模式,大家心中充满了神奇、充满了向往、充满了期盼,好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万能药,就像救世主,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于是乎,对传统课堂教学大加批驳,教师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之念,欣喜教师观念转变之余,不禁为这种风气而担心,模式是否盲目追风,传统教学是否完全丢弃,教师应该何去何从,反思课堂教学,大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之嫌疑,在这股风气大胜之时,我只想和老师们一起反思,莫被课堂教学模式迷住了双眼。

为何大力推崇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大家认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师讲解、学生接受,是被动式的再学习,这种教师独霸课堂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新课改的推进,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新课改推行的7年间,我们反思课堂,真正贯彻新课改理念的人并不是非常多,原因之一就是对新课改的了解相对肤浅,没有真正贯彻新课改理念。

现象之一:传统的就是不好的,是方法还是模式

很多人认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就是复习、导入、学习、练习。认为这本身就有问题,所以这样的模式根本不能让课堂出彩,因该抛弃,其实这本身就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误解。传统以来,大家所说的只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错把讲授法当做以往所有模式的代言词,甚至包括了新课改中很好的方法。因为我们的老师是这样教我们的,所以我们也是这样教学生,其一,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问题出在教学方法上,无论你怎样去上课,导入的方式不外乎复习旧知或者创设情境等方法,就拿336、271、先学后教,难道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没有课堂导入吗?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单纯的理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复习旧知就是错误,纯粹是断章取义,这不过是导入新课的方法之一而已,这也不是错误,错误的是很多教师一学期、甚至一辈子就一直用这一种方式,长久的运用了这一种教学方法,而忽视了谈话法、情境创设法等等教学方法的应用。不管你怎么教,不外乎要学习新知,要巩固新知,难道教学模式就不需要学习新知吗?不过是方法不同而已,我认为首先要搞懂方法和模式的区别,也就是说运用的手段是什么。新课改推行以来,许多教师是假课改,真传授,没有脱离老思维,没有真正的考虑新的教学方法(所谓的新,不过是没用过的方法而已),看看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许多方法我们根本没有运用到,所以在课改推行的今天,只是说传统不好,教学模式好,根本就是盲目的崇洋媚外心理,其真正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走进课改,搞不懂新课程标准,理念没有真正的更新,只是认为模式就是新课改,模式就是新理念。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有他好的一面,比如在知识技能方面,但是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我们才提出要推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提出要和生活相联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以人为本。而这些体现的最好方式就是课堂,而往往我们并没有关注,而模式下的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等方面,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感觉关注的也不够,对传统的批驳固然有合理的一面,所以我认为要辩证的看问题,传统的不一定就是糟粕,要批判性的继承,要把对知识的理解方面的优点吸取过来,进行创新课改革,这样才是最好的。

现象之二:只有模式关注学生发展,才最接近新课改

我去过杜郎口学习过、去永威学校参观过,对教学模式的了解只能用一知半解来形容,但是我听到最多的就是模式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我们不否定学生的小组合作、自己探究意识得到了很大的培养,学生的展示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但是我认为,为何这是模式的专利,反思名师课堂,那一节课又没有体现这样的方法,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让模式下的学生山珍海味总吃不会烦,在一个模式下学习总不感到厌倦,答案有一:学生能展示;答案有二:学生小组要评分能激励;答案有三:学生个性得到了开发;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学生课下就研究问题,难道就是为了在课堂展示自己,这就是学生的动力吗?百思不得其解。特别对于小学,学生又何来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何来研究的动力,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没有模式而言,但是每节课学生最后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就是不愿意下课,一节好的课堂能够深深的吸引学生,而并非完全就是学生的展示让课堂而出彩,举个简单的例子;《圆的认识》张齐华的教学设计之一是把古代有关圆的知识引进课堂,《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的记载,墨子:圆一中同长的解释,古代的太极图等知识的引入,还有开始时候自然界中的圆,以及最后生活中的圆等等让人感觉美不胜收,教学设计之二,把圆的知识和正多边形相比,把圆的旋转和三角形、线段等平面图形的旋转对比等等,这些知识是学生无法想象到的,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如果没有教师的点播,学生是得不到能力的培养,所以是不是只有模式关注学生发展,答案是否定的,比起同样的课堂,那个更精彩,我想答案不用回答。为何我们说模式关注了学生发展,而其他的没有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真课改,假进行,没有摆脱传授法的思维,没有更新理念,没有换换其他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新课改改什么都不特别清楚的情况下就单纯去批驳,不知道意义在哪里。

现象3:名师课堂在作秀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名师课堂是在作秀,是一节课讲了无数遍,是表演性质的课,可能是自己参与了优质课的比赛,对于这样的理解却是不是十分赞同,真正的好课应该是因课定方法,不是因模式而套课,真正的名师是没有模式之言,因为每一堂课都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模式反而是一种负担。

名师课堂新: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很多,但是我们无论从怎样的标准看名师的课堂,理念新、设计新,是表现最突出的优点。

名师课堂活:观名师之课堂,感受课堂素材的使用之活,教学方式运用之活,学生参与之高,都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名师课堂趣:一节好的课堂一定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火花碰撞的课堂,没有教师课堂智慧火花的碰撞,拿来课堂的生成,没有生成的课堂,只有教师的预设,注定不是一节好课。在名师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师贯彻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疑,激发学生创新的观点。
 

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