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个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温馨大家庭。其中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来自社会的各个角落,基本素养有着很大的差异。那么如何让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能团结在班主任的旗下,努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考入理想的高等学府,是我们班主任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完成这些任务有多种方式方法,如,政治思想动员、学习学校规章制度和制定班级公约、对个别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与家长社会配合教育、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以身作则等等。不过所有这些方式方法都对学生和班主任提出的外在要求。要把这些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动力,还得从学生内心去感化。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班级充满爱,是感化学生的最佳手段。
绝大多数教师对他们的学生都怀着一腔赤诚的爱,能把自己的爱洒向他所有的学生,这就是崇高无私的师爱。教师的这种爱往往是通过对学生的严格教育来体现的。有道是:“教不严,师之惰。”通常,学生不理解教师的这份爱,仅仅把这份爱看成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单纯的管理教育,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们的束缚限制,甚至认为教师的管理教育只体现为教师对他们的批评训斥,甚至导致学生的人格受到侮辱,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生对此显得非常消极被动,学生很容易产生对抗逆反心理。那样的话,不管教师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努力,都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和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师爱,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呢?
我觉得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从心理角度看,处在小学高段时期(即10岁到13岁)的学生,心理处于模糊期,教育引导显得特别重要。但他们特别重视人格尊严,对自尊心方面的问题也十分敏感,而且自尊心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不注意这一点,无论你对他们的爱多么深,多么切,他们也无法理解。记得去年开学不久,有位学生迟来了几天报到,家长把我叫到门外,悄悄要求我将叫夏天的同学只给她看,我不解地指给她。看了一会儿,她说,别让她的孩子挨夏天坐,听说,他是你班黑老大。我大吃一惊。一个星期后,选班干部,夏天居然当选班长。我心想:莫非家长说错了?大家很相信他嘛。一个学期中,他为班上做了不少事。但令人头疼的事也经常发生。如:带头违反纪律呀,不准别人告诉老师呀,叫人在寝室欺负别人呀,对他的哥们包庇呀……悄悄告状的人多了,我不能不管了。找他谈话,召开班会,效果都不明显。怎么办?班长不行,班风怎么能好?思考好一段时间后,我决定多管齐下。夕会,班会,谈话,我常常旁敲侧击,还利用晚自习后一节课让他们观看电视剧《士兵突击》,让他们讨论许三多与他的同村好友。嘿,效果好多了。这一期,我们又竞选班长,夏天落选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毛病还有不少。我从他的神色,行为看到了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但我让他当了数学课代表。这一期,我从不放过夕会,班会,谈话这些机会进行教育。另外,我每晚让同学轮流读风靡世界的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效果太好了!每晚,第一个发言的总是他。现在,他在学校表现特别好,与人友好相处了。学习非常积极,还与班长自发组织起了数学兴趣小组。自始至终,我没有训斥他。我想:如果老师动辄公开批评或训斥学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但不理解,不接受这份爱,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现在,没人叫他黑老大了,无论是成长记录本上,还是小作文本上,他很愿意与我进行心灵交流。
通过夏天这件事,我深知爱是互相的,学生在理解了老师的爱之后,也会以爱回报教师。他们回报的方式就是尽量少让老师为他们操心,自己尽可能地按老师的要求管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学生原来被
动地由教师管理教育而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了,而且表现得相当主动积极。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教育效果却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