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习惯将就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把我们推向成功的彼岸.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成就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习惯是伟大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培养良好的习惯,实践文明行为,塑造高尚人格.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具有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让我们牢记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一段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好的习惯对于以后十分重要,它可以让人的一生发生重大变化,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知识,能力固然重要,但好的习惯往往能下一代插上成功的翅膀,不经意间,助一臂之力。一个坏习惯也常常能让学生从悬崖上重重摔下.唯有良好习惯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案例一:
让优生受磨练
我教过一个学生叫冯浩,这个孩子非常聪明,从插到我们班起,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他一度很骄傲,圆圆的小脸总是仰的高高的,似乎他的所有行为都是最好的,学校开设奥数兴趣班,冯浩积极报名参加学习,这样就出现了他只顾抓学习,其他什么事都不管的现象,星期三轮到冯浩这一组值日打扫卫生,他是小组长,他把小组成员的工作一一作好分配:张三扫地,李四抹桌椅,王五拖地,而他自己则坐在那里做数学题。我发现后,找他谈话,首先我肯定了他勤奋好学的表现,然后针对他没有参加劳动让他发表意见,是对还是错?错在哪里?而后我又启发他,让他认识到,好逸恶劳是可耻的行为,让他懂得个人服从集体利益的道理。冯浩同学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除了在班上作深刻的检讨外,还主动将这件事告诉家长,并写了保证书,叫家长帮助监督。此后他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起色,受到各科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案例反思:
为了让优秀学生保持优势,并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站得更直,走得更稳,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应该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再前进的勇气。
案例二:
“暗示法”的教育效果
批评学生时有时可以不用言语,而是用表情或行为把说的话“表达”出来,让学生从老师的表情或行为中悟出老师的批评和要求。
有一次,在上第一节课前我提前走进教室,发现地面很脏,而此时提前进教室的几位同学大多都是班、队干部,就在我走进教室学生抬眼看我的一瞬间,我看了看地下,紧锁眉头又扫视了他们一眼,然后走出教室。
我刚离开,那几个同学就纷纷拿起劳动工具打扫起来。他们的行动表明,他们已经领悟了我表情中的批评,并且也引起了他们的自责和积极行动。
星期六下午,我坐在教室照看学生自主学习,全班学生都在认真学习,赵郑岚同学把算题的草稿纸团随手丢在地上,按照我的要求,地面上不能留一片纸屑,我走过去,没有责备她,弯腰把纸团捡起来,她看到后,很不好意思,看看我,从我手中拿过纸团,装进自己早就备好的方便袋里。这说明她已经愉快的接受了我用行为暗示对她的教育。
案例反思:
批评学生时有时可以不用言语,而是用表情或行为把说的话“表达”出来,让学生从老师的表情或行为中悟出老师的批评和要求。
案例三:
特殊孩子,个别关照
我曾经开展了一次活动----“给家长洗一次脚”。活动前,我就了解到:本班有两位特殊孩子,一位男孩的妈妈前年因病去世了,他现在只有爸爸了。我个别关照他,帮爸爸洗一次,内容可另选。结果他选的是:我帮爸爸擦一次背。他的汇报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让我感动:“……以前,总是爸爸帮我擦背,上周日,我坚持帮爸爸擦了一次背,爸爸又做爹、又做妈,待我特好,我使出了吃奶的劲,给他擦背……想不到,爸爸感动地都掉泪了……”听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大声说出了我的感受:“真是个孝顺的好儿子!”
还有一位小女孩妈妈跟爸爸离婚了,孩子判给了爸爸,妈妈又再婚了。她生怕别人问起她的妈妈,我特地关照她,帮奶奶做一件小事也行;又单独跟她所在的组长说,让她以一篇日记的形式汇报,直接交给老师就行了,不用在小组交流了。
案例反思:
一、换位体验的感觉真妙
我们认为:让孩子为妈妈做一件实事,能有效地促进他们换位体验到妈妈的辛劳。他们在为母亲付出的过程当中,会感受到母亲疼爱子女的深情,能体会到母亲平时对自己的深切关心,更能感受到母亲日夜关怀子女的真爱,进而懂得孝敬母亲的真谛,使学生真正懂得做个好儿女、懂得真诚回报、懂得行动感恩。
二、自我教育的方式确有高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本班“为母亲洗一次”的活动只是我们教育活动的起点,以后还要不断地拓展。我们引导学生能够在主动地践行体验中,得到新认识,建构新认知,而且,也只有在这样的体验——认识——感悟的教育过程中获得的自我的教育,才是有高效的。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自主体验,并结合实践,通过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得到自我感悟,这样的教育才会给学生最深的体验,并在切身体验的认知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教育。
三、持之以恒的行动最好
开放式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是“洗一次”、“做一次”就能完成的,它只是起点,还要向着“洗多次”、“做多次”,“自觉洗”、“自觉做”,“长期做”、“真诚做”而拓展延伸。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儿女们“持之以恒”感恩母爱的行动最好。这项活动是上学期搞的,至今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最近,我做了一次调查反馈,半年来,几乎每个学生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洗了多次”或“做了多次”,孝敬与感恩父母、长辈的言行越来越“蔚然成风”了。
感悟:
习惯是一种力量,有了它,我们奋斗,自强。
习惯是一种支撑,有了它,我们拼搏,向上。
习惯是一种希望,有了它,我们超越,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