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不利的境地,许多重要城市和富饶地区失陷。在这样艰难条件下,党领导人民军队同群众结成血肉相连的关系,先后创建了几个抗日根据地,对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大作用,是中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条件。同时,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大批爱国青年和抗日志士涌向延安,经过培养训练后,又从这里奔赴抗日前线。
1938年5月,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深刻揭示了中国经过持久抗战夺取最后胜利的客观根据,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强调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在相继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党以很大力量加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以推动国民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中共中央长江局在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战中心武汉成立,统一领导南方各省党的工作,发展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抗日运动,迅速恢复和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发展了大批党员,积极领导以武汉为中心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初步打开新的工作局面。
但是,由于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实行不同的抗战指导路线,统一战线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即既统一又独立,对国民党采取有团结有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1938年9—1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全会基本上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1983年10月武汉和广州失守后,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日本的政治诱降和英、美等国的劝降下,国民党内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各地接连发生袭击、杀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的反共磨擦事件。中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严重危机。在紧要关头,党从抗战的全局出发,明确指出:整个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始终是第一位的,各阶级的利益必须服从全民族的利益。针对国内时局的逆转趋势,党鲜明地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决揭露打击卖国汉奸汪精卫,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驾驭了整个局势的发展。
在坚持抗战的过程,党领导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队伍不断壮大,到 1940年底,党领导的军队由抗战开始时的5万余人发展到50万人,还有大量地方武装和民兵。抗日根据地发展到跨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加上陕甘宁边区共17块近1亿人口。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大量牵制、消灭日军,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逐步成为中国抗战的重心。
在一系列国民党反共宣传形势下,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他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独创性经验,于1939年底1940年初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