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害羞”的心锁

作者:张宏英 | 点击数: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4日 | 【字体:

 

其实很多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他,可是在上《北京亮起来了》这堂课时,我突然之间捕捉到了那双期待的眼神,我有些惊喜,于是满怀希望的请他回答我的提问,可是结果却很让我意外,他只是默默地低头站在那里,他的眼神变得飘忽不定。后来我多次问起这件事,他才告诉我说他总害怕会答错了,所以不敢开口。这不禁让我想起他入校以来的表现。他是一个性格内向、成绩优秀、学习态度端正、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的好孩子。腼腆的笑容让人不忍对他说上半句责备的话语。然而这样一个乖巧的孩子,却总是紧闭心灵之门,害怕与人交流,遇人未语先已面红耳赤;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边缄口不语;学习中遇到难题,他也常“羞”于启齿;对于课堂上的提问,更是以沉默拒之。
他的这种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害羞”。害羞往往是由于他的胆小和自卑而产生的。自卑一般指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产生轻视自己的心理,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人。所以害羞的人怕与人交往,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在交谈中无法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难以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
他这种性格特征的形成也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对父母的思念和与爷爷奶奶的代沟使他终日郁郁寡欢。其次,爷爷奶奶还带有其他小孩,对他的关心照顾不够,而对他的要求又很高,学生内心的渴望和现实的生活使他难以承受任何的挫折,常此以往,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于是,产生了严重的逃避与自卑心理。
人的性格、气质一般比较稳定,不容易改变。但胆小害羞却可以通过自己正确的认识和有意识的注意来得到改善。因此,我们有责任帮他走出“迷城”。那么,怎样指导和帮助他呢?
  一、正视自我,建立自信心。
  事实上,害羞的人在各个方面都不是很差。比如王未,他懂礼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又乐于助人;而且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书写工整。于是,我就抓住良机,多次表扬他,让他正视自己的长处。教会他:只有客观评价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才能树立自信心。有了自信,就容易打开胆小害羞这把“心锁”。只要你迈出关键的第一步,许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及时引导,消除自卑感。
作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我经常鼓励他回答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我让他回答一个问题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敢。”我抓住机会问他:“为什么不敢呢?是不是不会回答?”他摇摇头。我又问他:“是不是怕错了。”他低头不语。我及时开导说:“你还没说呢,就知道自己错了?来说说看,说不定是对的。”同时我还发动同学们去鼓励他,结果他的回答几乎是完美无缺。同学们给了他雷鸣般的掌声,我也不失时机的给以表扬。慢慢地他敢回答一些问题了,后来我发现他开始试着举手了,现在他已经能够主动的举手回答问题了。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进步,他的“心锁”也在这时慢慢开启了。
三、打开心锁,开阔心境
害羞自卑的人,最需要倾诉,需要交流。教会学生广泛交往,会让他把自己的心灵敞开,“心门”打开后,就能感受别人的喜怒哀乐,心胸就会变得开阔。对于他,我曾多次鼓励他参与同学的游戏中去;同时我也让性格开朗的同学主动找他玩耍聊天。这样就让他把对父母的交流渴望转移到同学和朋友的交往中,让他找到精神的寄托。久而久之就能开阔他的心境,还能提高他的交际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注意内外结合、双管齐下
当然除了在学校的开导,我还多次和家长联系,探讨孩子的问题。要求其父母尽量能多通过电话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要时常关注孩子的丝丝缕缕的变化,及时给予心理引导,帮助他顺利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现在的他已经渐渐打开了心锁,变得开朗多了。课间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有说有笑的玩耍;课堂上也有了他自信而响亮的回答声;有时他还能当上小老师教大家读生字。看到他的进步,我们感到很欣慰。相信他的进步也会给每个同学带来新的希望

收藏 打印文章

上一篇: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04-14 ]

下一篇:毛小孩懂事了[ 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