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发展的动力之源

作者:董事长李尧东 | 点击数: | 来源:校办 |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4日 | 【字体:

 【背景材料】

麻城市博达学校创办于2002年6月,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民办学校。在校学生4000人,来自全国16个省市。教职工500人,校园面积240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总资产达1.5亿。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五星级民办学校”、“湖北省园林式学校”、被“中国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会”授予“实验基地学校”、被评为“黄冈市示范学校”、被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授予“优质生源基地”。2008年4月,中央电视台大型文艺演唱会《欢乐中国行·魅力麻城》在博达举行。
麻城博达学校地处大别山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市,举办者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启动资金仅90000元,没有办学的任何优势,几乎是白手起家,但经过七年的克难奋进,学校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这得益于《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得益于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级民办教育协会的指导,得益于家长的信任、教师的奉献。如果说这些是学校赖以生存的雨露阳光,那么独具活力的学校文化则是学校健康成长的土壤。
作为博达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发展的动力之源。
博达学校核心的教育理念是“人皆可以为尧舜”。
如何把核心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师生共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规范,形成具有能够应对新的历史挑战的学校文化,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过有益的探索。
其一,在理论上揭示核心教育理念的生命力。
为什么要选择“人皆可以为尧舜”作为博达学校核心的教育理念,我们必须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揭示其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从而得到师生的认同和接受。
孟子对“人皆可以为尧舜”作了最精辟地诠释:“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几千年来,先贤圣哲都对“孝悌”推崇倍至。
《说文解字》中,“教”的注解为“上施下效也”,上施什么?下效什么?“教”字的左边赫然一个“孝”字;“育”的注解为“养子使其善”。古人云:“养子使其善,百善孝为先”。孝在人格修养中至高无尚的地位显而易见。
孔子更是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确立了孝是道德的根本,是育人的目的,并在《论语·学而》中详细的加以论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清代李毓秀先生依此编写了一部流传百世的《训蒙文》(后更名为《弟子规》),指出了“弟子”践行孝道的具体规范。
明代著名学者萧良有撰有《蒙养故事》一书,全书共收2000多条典故。第一个故事就是“重华大孝”,“重华”就是指舜,因大孝闻名,尧举使摄政。
1993年在荆州地区挖掘出来的公元前300年前的竹简称为郭店楚简,其中有这样的论述:“孝之放,爱天下之民”。更彰显了孝的真正内涵:大爱无边,爱天下百姓。
综上所述,“人皆可以为尧舜”即可理解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格高尚的大爱之人。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人格”相一致,完全符合教育部推行素质教育的精神。
其二,在环境上赋予核心教育理念的感染力。
在学校文化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要让核心的教育理念依附在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质文化之上,彰显出自身的文化特色,营造独特的育人环境和学习、工作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把核心教育理念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博达的校名、校徽、校训都折射出核心教育理念的光辉。
博达学校大门两侧的一幅对联为“博学会当凌绝顶,达德方能惠黎民”。两则还镶嵌有两幅大型浮雕,东方的孔子,西方的牛顿是“博学”、“达德”的典型代表。“博达”蕴含了学校育人的目标和使命。
博达的校徽是由三本书、两座山和一轮红日组成,寓意为读好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写好个人生命之书,登上科学和道德两座高峰,每个人都能成为一轮播撒光明和温暖的太阳。
博达的校训是博学、自强、达德、创新,镶嵌在广场中央仿凯旋门外观的标志性建筑上。博学是完善人格的前提;自强是不断内省的过程;达德是最美好的道德;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就是“用生命换取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 
博达校园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文化的神韵,一书一画散发着文化的幽香。
博达的中心花园矗立着一座“论语碑”,《论语》的精髓铭刻于上。让师生每天同圣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走进博达图书馆,映入眼帘的名人书画、摄影作品与经典图书交相辉映,宛如一座神圣的文化殿堂。
“到博达学校,看幸福彩虹”。只要天气晴朗,荷池边喷泉开启,便可欣赏到彩虹奇观。彩虹原理给师生带来深刻的启迪:只有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体现出自身高尚的人格,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犹如每一粒小水珠都能折射出太阳的七彩光辉,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才是一道美丽彩虹。
其三,在实践中彰显核心教育理念的创造力。
“人皆可以为尧舜”蕴含着育人第一、面向全体、有教无类等深刻的教育内涵。如何培养高尚的人格,这是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博达学校几年如一日,运用文化的力量,立足自身的办学实践,努力构建办学特色,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办学的不同时期,应对了各种严峻的挑战。彰显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创造力。
正如教育部编写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中指出的:“给孩子留下怎样的世界,取决于给世界留下怎样的孩子”,这是时代的要求,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期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学校的双重使命。
把学生培养成人格高尚的人,关键在教师。我们始终把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放在首位,给教师提出了极为朴素的目标:做一个学生喜欢、崇拜、终生难忘的教师。让教师领会蔡元培先生指出的“小学教员的责任比大总统还要大些”深刻含义,尤其强调教师的人格修养,以高尚人格培育高尚人格,以爱心培育爱心,以激情点燃激情。
还要求教师做终生学习的楷模。
首先转变观念。学校给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并且安装3000册电子图书,人手一份《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这是一本指导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读物。
专家引领,“中国教育学会”旗下的“中国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会”,实验基地设在博达,以北师大教授为首的一大批教育精英,定期到博达培训教师,相当于把师范大学办在博达。
课题提升,学校开展了两大课题研究,即《中小学人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要求每个教师写读书笔记、教育叙事,特设专项科研奖。
学校也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朴素的目标:做一个让父母感到骄傲和幸福的人。
首先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以生日感恩为契机开展系列活动,进而培养大爱之心(介绍方招)。如何把把感恩之心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使之懂得“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道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最大的办学特色。
用经典的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人格基因,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也形成了博达的育人特色。
编写校本教材《经典导读》丛书,全校师生每天抄写一首古诗词,经常举行诗词吟诵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均设在博达,用美文、美画、美景熏陶师生的情操。 
《人民日报》分别以《湖北博达学校注重素质教育》和《不使一个学生落伍》为题,两次详细地报道了博达学校的育人特色。
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创造力。我们继续立足校本教研,借助专家引领。既要博采众长,又要理智坚守。让传统的理念跳动时代的脉搏,让高尚的人格闪耀文化的光辉。
共1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6253个字符
收藏 打印文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李尧东校长在2010年暑期学习培训动员会上的讲话[ 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