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人教版音乐新教材

作者:吴文漪 | 点击数: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30日 | 【字体: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经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已在全国大部分实验区实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全面地体现了现代音乐教育的理念。教材审查委员对这套教材给予了高度评价:“教材能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出发,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尽可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力图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教材所选内容注重了音乐的基础性,编排形式较为生动活泼,封面及插图也较为精美、别致。” 

    全新的理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以下简称《新教材》),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改变了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编写体系,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学习音乐,突出了创造性。教学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注重了音乐与其他相关文化的结合。 

    (一)以审美为核心 

  音乐的本质是审美。因此,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过去,我们比较重视音乐教育的认知功能和德育功能,把音乐当作一种专业,突出了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或者把音乐教育当作思想品德教育,以说教代替了音乐。这两种认识都有悖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音乐教育应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使其更接近它的本来面目。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觉得审美教育比较空洞,不如教知识与技能来得实在。其实,音乐教育并不是空谈审美,而是渗透在音乐实践中。它通过演唱、演奏、欣赏、创作、表演,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和声美,创造出美的音乐。因此,《新教材》加大了音乐实践的力度,不仅有大量的歌曲和欣赏曲,还增加了许多表现音乐的内容。以审美为核心要正确处理好审美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以审美为核心不等于不要知识技能,相反,更要重视知识与技能,因为这是获得音乐审美的基础。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现代音乐教育的一条重要的理念,这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提出的。对于怎样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兴趣不仅仅是高兴、玩,它还应体现在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兴趣就是愿望,是成功的体验。因此,《新教材》特别注意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注意把一些枯燥的理性知识和技能训练渗透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之中。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把培养创造意识当作首要任务。音乐是一门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学科。比如,音乐的不具象性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的审美过程是一个运用通感联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演奏乐器是集感觉、审美、思维于一体的过程;音乐可以使人处于平静、愉快的情绪状态之中。这些都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新教材》安排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不仅有灵活的、渗透性的内容,如探索某个问题、发挥想像力、搜集信息等;也有专题创造的内容,如“用声音编织故事”“为故事、诗歌选配音乐”“小小音乐剧”“创编旋律”等,把创造意识的培养贯穿在音乐教育的全过程。 

    (四)与相关文化相结合 

  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它首先是一种文化教育。因此要把音乐教育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之中,与相关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要同艺术中的其他形式相结合,如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还要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地理、历史、文学、诗歌等。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新教材》拓宽了教学内容,小学阶段设计“动画城”“五十六朵花”“神州漫游”“世界之旅”等单元主题,中学阶段设计了“银屏之歌”“黎园撷英”“环球之旅”等单元主题,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全新的设计 

  为了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新教材》在内容的安排、活动的设计和呈现方式上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摆脱冷冰冰的、空洞的说教,以丰富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载体,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 

    (一)单元式的教学结构 

  《新教材》设计了单元式的结构,即每个单元一个主题,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强化对主题的认识。如爱心教育(爱妈妈、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大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等)、少数民族和民间音乐、环保意识、民乐经典、西洋和民族管弦乐器、中国地域文化、世界地域文化、音乐中的动物、中国功夫、音乐里的故事、歌声中的回忆等。在每个单元中选择不同体裁、题材、不同演奏形式的作品,既围绕一个主题,又不显得重复、枯燥。 

    (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材内容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本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了新、趣、广。 

  新 教材所选的作品,首先是新,有时代感、符合现代的审美意识。毕竟我们的学生生长在二十一世纪,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新教材》选用了一些学生喜欢的有时代感、又有艺术性的作品。新旧作品的比例大约是六比四,新作品约占教材的60%以上。 

  趣 教材所选作品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如《小乐队》 《水牛儿》《拾贝壳》等,从内容上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广 教材的选择面广,不同体载、题材,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既有小学生最容易感受的进行曲和舞曲体裁,也有富有趣味的舞剧和歌剧的选曲;既有中国的作品也有外国的作品;既有现代的作品也有古典的作品,特别是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比重。 

    (三)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新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设计了丰富的音乐活动。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探索音乐、创造音乐。除每个单元的小活动外,每册都有一至两个大型的活动。如小学一年级上册中的“用音乐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和“音乐探宝”;一年级下册的“我家门前有条河”“红灯停、绿灯行”;二年级上册的“森林小卫士”等。 

  另外,人教版音乐新教材独特的评价形式、活泼大方的版面设计、配套齐全的参考资料也是它为人所称道的。 

收藏 打印文章

上一篇:魏书生谈新课改[ 08-30 ]

下一篇:谈《祝福》里的钱[ 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