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及备课

作者: | 点击数: 799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7日 | 【字体:

山东省昌乐二中   段留安duanliuan@126.com

现在的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现在的老师:重新课程改革的研究     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1.从关注老师怎么教到关注学生怎么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倾听、表达、质疑,变式拓展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对话能力。
2.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心智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学 案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学生学习活动的“线路图”;高效课堂成功的前提。
案的编制和使用
一、 导学案编制的指导思想
① 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要在 “导”、“学”、“案”三个字上下更夫;
② 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两个原则;
③导学案设计要立足学情,贯彻分层学习、分层达标的原则;
④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层次感、立体感、新颖感,与生活实际结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导学案的形式
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一)导学案信息和评价区
(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①使用说明:
明确课前自学的内容,自学所用的时间(约15分钟),A、B、C三层学生分别要完成的题目及使用要求。
②学法指导:
对自主学习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如何自学,何时完成导学案。
数 学
历 史
(三)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要按新课程三维目标准确设定。
2.板书学习目标,体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位一体。
3.老师对目标的解析要具体,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注意。
4.整节课都围绕目标达成展开。
5.既要重视既定目标的达成,又要注重生成目标的生成和挖掘,这些都取决于老师的判断、理解和技巧
4.自主学习
5.合作探究
数学
语文
学习目标(化学)
1.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离子反应应用的几种常见情况和题型。
2.过程与方法:
积极讨论,踊跃展示,通过实验,比较总结出离子检验和
鉴别的实验方法及中和滴定实验的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体验学习的快乐。
4.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自学指导”指导的是方法、思路,在自学过程中掌握一种能力。将基础知识设计成问题导学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理解;课本难度较大的地方要分解、细化,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便于学生自学。
①一定要明确自主学习的时间及要求,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具体。
②教师要在各小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 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自主学习——历史
自主学习——数学
自主学习——物理
5.合作探究
主要从四个方面设计:
①题目设置注重能力培养,纯知识性题目不设计,在课本上能直接找出答案的题目少设计,不需要讨论的题目不设计,克服多而杂的文题;多设计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多联系生活实际
②注重典题分析和解题方法的总结(一题多解)
③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验问题分析    
④注重类似问题的比较拓展
5.合作探究——语文
5.合作探究——历史
合作探究:10分钟+5分钟
 
         
  
1
离子检验简答题的答题步骤和注意事项及与气体检验的区别
1.积极迅速,重点突出,先一对一讨论,C1准备展示,B2准备点评,A层搞好拓展。
2.组长负责组织,确保每个同学积极高效,并分配好任务。
2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步骤、终点描述、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原理
3
有效训练3、4
拓展:物质纯度测定(沉淀法)
三、导学案的编制
(一)学案编制的分工
1.提前计划,整体安排。
2.新老结合,分组合作。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进度及安排 2009.2.15
周次
时间
学习重点
编制人
文萃
2
2.16-2.22
肖邦故园 专题一练习 离骚 写作
李明莲 张莹
孟爱秀
3
2.23-3.1
指南录后序    五人墓碑记
宋秀宏 邢玉浩
韩建刚
4
3.2-3.8
老王   拿来主义        写作
徐灵云 亓卫星
刘强
5
3.9-3.15
烛之武退秦师      谏太宗十四疏
刘树利 彭伟
宋秀宏
6
3.16-3.22
廉颇蔺相如列传            写作
毛连锋 时连湘
邢玉浩
7
3.23-3.29
鸿门宴   伶官传序   文言文练习
李俊岱 葛春海
刘树利
8
3.30-4.5
必修三练习 季氏   寡人   写作 
刘云友 李申磊
彭伟
9
4.6-4.12
在马克思墓前   我有一个梦想
张研博 郭树芬
李俊岱
10
4.13-4.19
雷雨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刘强 韩建刚
郭树芬
11
4.20-4.26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
李明莲 张莹
张研博
12
4.27-5.3
虞美人   雨霖铃           写作
宋秀宏 邢玉浩
徐灵云
(二)学案编制的流程
1.初稿 :
①研究教材、教参、课标,提前一周编制。大胆整合教材。
②分层设计,切实能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探究,拒绝简单化、习题化,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深度,有挑战性和思考性,具有立体感和新颖感,高效实用。
③全部为电子稿。
2.演练:
(1)编制人周三与学科研究小组认真研究,学科研究小组成员提出建议,修改出修订稿。
(2)周四将修订稿发给备课组的每位老师,每位老师在集体备课前都要用红笔认真演练,提出修改建议。
3.讨论:
(1)周四集体备课时,导学案的编制人要先说明自己编制的思路,并按照导学案顺序,对导学案内容进行说明,让每个教师都理解学案内容的目的与联系、使用中的处理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可能的生成性问题。
(2)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大家共同讨论,定出最终意见,导学案编制人负责记录。
4.定稿:
(1)编制人将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提出的合理的修改意见落实到导学案上,形成正式印刷导学案,同时编制出参考答案。
(2)导学案最终的电子稿要在学校校内ftp指定位置存档,实现资源共享。
5.审批:
编制人带演练的导学案、修改后的正式导学案,先交备课组长审批,备课组长要从学案的内容到形式认真把关,确定没问题后签字;后送包科领导,包科领导要按照导学案的格式要求、内容要求最后审定,签字才能印刷。
四、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必须限时闭卷、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2.提前1-2天发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预习自学,后由学科班长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导学案没批阅的不准上课。
3.课下学生整理落实,用双色笔修改。学生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
4.两次批阅都给出评价,课前要进行反馈,对各小组量化,督促学生落实 。
5.年级组对学生导学案的完成及批阅定期进行检查,测评,量化。
6. 学校每学期进行导学案的检查评比,发现典型,推广经验,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关于循环学习:整个学习过程的前后循环,使学习更有秩序,更加有效。
1.前延15分钟:各科老师依据课堂内容实际,提前下发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用15分钟左右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搞好预习,预习不能对答案,要让学生不断探究,小组长也可安排简单的讨论。
2.后延30分钟:每节课结束前教师都要提出对下节课预习的要求,布置好任务,指导好方法;有训练学案的科目每节课后,下发训练学案,学生在课后用30分钟左右的自主学习时间完成训练学案,搞好巩固,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答题能力。
3.对两种学案,老师、小组长要进行有效检查、收阅,以便及时了解学情。
 课
(一)集体备课是“271高效课堂”高效的保证。
1.主备人提前准备集备材料:
认真研究课标要求、课本知识及挖掘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研究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策略与方法,设计教学环节,预想课堂新生成问题既解决对策,设计课堂需要教师点拨的内容,如何培训小组长及培训的内容等形成详实的教学设计集备材料。
2.集备流程:
主备人集备时首先阐明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说课,包括导学案的编制思路及如何使用、本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的设计、各教学环节如何控制组织、重难点问题如何突破、合作探究题目如何点拨、拓展、延伸,当堂检测题如何处理等,把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完整呈现的出来;然后备课组长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拿出指导性意见,其他教师作补充发言,广采博纳,汲取众人的长处和智慧,研究出一个高效、实用、可行的课堂设计。
(二)集体备课的其它形式——集体备课的形式除了每周定期活动外,还有平时的课前碰头、课后交流、学科教学反思和个人反思。
1、课前课后两碰头:
课前交流谈讨没解决的疑难问题;课后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写在备课设计上。
2、学科反思会:
每天下午第四节召开学科反思会,“入目三分找差距,精益求精求发展”,有问题不过夜,对课堂中疑难点问题的处理、新生成性问题的解答、课堂突发事件的解决办法等问题谈心得体会,互帮互促。
3、个人反思总结:
个人进行反思总结,对每节所授课进行教后反思,这节课哪些环节把握处理的较好、哪些环节或知识点处理不到位、成功的经验在哪里、失误的教训又应该怎样克服等,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
集体备课——语文
(三)个人备课是“271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
1.从备教材到备学生
2.备课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自学方式、合作方式、探究方式、个性发展、评价方式。
(四)教师充分的个人备课是“271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
1.教师个人备课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准备,还包括学生学习过程的精心设计。每节课前,教师都要吃透课标、研究学情、深入挖掘教材、确定学习目标,实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精心进行教学各环节设计(包括每环节应达成的学习目标及大概用时)、预想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搞好每个环节的过渡与衔接。
2.组织、指导学生搞好课前自学,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具体任务与应达成的目标,并要求学生及时上交导学案,教师及时进行批阅,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修订与完善。
3.对学习小组长及高效科研学习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培训,让他们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及本节课老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再由他们对本组成员进行培训,实现学生由“学会” 到“ 会学”再到“学好”,确保课堂各环节有序、高效的推进。坚持每节课都做到课前有指导、课上有帮助、课后有反馈,不断反复,循环改进,使之真正成为老师的助教与延伸。
个人备课——语文
收藏 打印文章

上一篇:高效课堂的“策略与原理”[ 08-17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