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狂”,人们往往持贬斥态度,但仔细想想,“狂”一点也并不一定就不好,因为有时“狂”也是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这种“狂”不仅不应该贬斥,而且还要大力提倡。
“狂”一点,会让有志气的人做出超越前人的成绩。
1958年,年仅20岁的容国团声称:“我要在三年内获得世界冠军!”当时有很多人说:“口出狂言,自不量力!”但事实证明,有志者,事竟成,一年后的容国团真的力挫群雄,为我国夺得第一个男子乒乓球单打世界冠军。
被称为“燕北真豪杰,江南活武松”的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因仰慕“小叫天”谭鑫培而取名“小叫天”。一些人很不以为然,说他不配叫这个名字。言下之意是说他太“狂”。张英杰一气之下,干脆改名“盖叫天”,立志学习前辈,超越前辈。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成为了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因为“狂”,容国团目标明确,奋发有为;因为“狂”,张英杰矢志苦练,终成“盖叫天”。由此看来,“狂”一点未尝不可。
法国军事家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身为士兵,却想当元帅,不是有点“狂“么?然而,这样的“狂”,往往就是在自知基础上的敢于超越自己和别人的一种自信,而这种自信更能激发拼搏的力量,从而使人登上理想的巅峰。
在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这样的“狂”人绝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有些人看似谦逊,实为平庸,没有自信,没干一件事都你推我扯,骨子里是安于现状,不可进取,这样的人有怎样可能做成大事呢?
当然,我所提倡的“狂”是有前提条件的。假如一个人只会花拳秀腿,却硬充好汉,搭起擂台,企图“拳打四路英雄,脚踢八方好汉”,这样的“狂”绝非自信,而是十足的狂妄自大。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我们是开拓进取的一代,我们应该相信:只要抱定决心,脚踏实地去奋斗,“狂”一点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