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有个学生叫周鹏,我发现他总是低着头,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老师课堂提问,他缄默无语。家庭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全是错别字。甚至连看拼音写词语以及简单的加法也是做得错误百出。每次测验,语文、数学都只有二、三十分。他的家长都认为:这孩子基础太差,性格内向,而且缺乏最起码的上进心,又到了六年级,提高看来是无望了。只要她遵守纪律,不误入歧途就行了。我听了,不觉从心底泛起一股凉意。就这样的成绩走出校门,面对这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你叫他如何生存哪!只要孩子一天在我这里学习,我一定不能放弃他!于是我开始了围绕他的工作。首先,当然是家访了,搞清楚他的家庭情况。因为他来自外县,所以我只好与家长电话联系。原来他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他与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年纪大,学习没能很好的督促与辅导,从小学习基础就没有打好,所以不喜欢学习。但他很懂事,经常帮奶奶干家务事。听了奶奶的介绍,我心里一阵感动。但是接下来奶奶的话又让我心里的凉意变成了寒意了。因为他成绩太差,家里打算让他念完小学,不行就辍学! 听了这些话,我的心情分外沉重,难道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能眼睁睁地看着离开学校,过早地承受生活的重担吗?回到学校,我就找他谈话,可他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哎,缺乏爱的滋润,承受长期学习落后的打击,总是徘徊在无人关注的角落让他产生了自闭的心理。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搞好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针对他的情况,思虑再三,我决定从两大方面入手。首先,我抓住一切机会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有次下雨天,他忘了带雨伞,我连忙用自己的伞送他去餐厅,经常找他闲谈,引导他用感恩、享受的心态看待现实生活,与此同时,我组织几名同学来帮助新来的他,跟他一起玩,跟他一起做作业。让他感受到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又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还有一次,他在家不小心将手扭了,他没有告诉奶奶,来学校后,我发现了,就将他带到医院检查,让医生开药,亲自帮他擦药,然后打电话告诉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也与他进行了交流。接了父母的电话,他眼眶湿润了。我知道那是幸福的泪花,是感谢的泪花,是打开心门向过去告别的泪花。因为在日记中他写道:“我现在才发现,爸爸妈妈很关心我,只是我们沟通得太少。”其次,与科任老师统一意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他。其实,他身上的闪光点还是挺多的,也学是在家里经常帮奶奶的原因,班级的劳动他总是最积极地,脏活累活他的抢着干。他也很诚实。记得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破了教室的玻璃,而我又正好不在学校,他找了我可能去的办公室找我,楼上楼下跑了不知多少趟,最后终于等到我回来了,他第一反应是眼泪哗哗直流,我吓了一大跳,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听他说完,我一边安慰他,自己心里又多了一份感动……我们抓住这些表扬他、鼓励他。学习上的一点小进步,我们也没有忽视。在语文课上他举起了手,而且这个沉默的男孩居答对了。我非常兴奋,对他大加褒奖,并说:“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迈出第一步,你是勇敢的。而且你也答对了,只要努力,你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的,你说是吗?”他轻轻地点了点头。但是我还是看见了他眼中多了一些自信的眼光。有了这次,在这以后的学习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方针。他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与此同时,数学在科任老师的帮助下,也有了起色。这样一直坚持下去。每次考试,他都分数都会提高,哪怕是小小的几分,但我相信这样日积月累下去,他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爱心与赏识是实现周鹏同学成功转化的两大支柱。 1、奉献爱心,增其自信。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对于那些学困生,特别是全托的学困生,教师应给她们更多的爱,经常鼓励、帮助、督促他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 2、运用赏识,促其发展。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学困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我们教师要及时加予引导肯定: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使她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她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爱心与赏识,转变了周鹏同学,也给我这个班主任带来了无限的欣慰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