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北省麻城博达学校>> 麻姑献寿

李准同志对麻姑献寿的审读意见

作者: | 点击数: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5日 | 【字体:

 

电视剧《麻姑献寿》审看意见
 
李准
 
由中共麻城市委·市人民政府、麻城市博达学校、湖北黄冈广电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投资拍摄制作的二十六集电视连续剧《麻姑献寿》,剧本根据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国著名神话小说作家周濯街的长篇神话小说《麻姑》改编而成,故事主要来源于历史资料与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平民女子麻姑如何由人到神,成为美女天仙的传奇故事。通过这位数千年来,被世人久久仰幕的美女、善女、孝女的传奇经历,再现了这位美丽、善良、亲民,青春永驻的长寿仙女的的曲折人生。
据我所知,麻姑是家喻户晓的长寿女仙,又是永远保持十八、九岁模样的美女天仙。其人其事曾散见于民间传说和葛洪的《神仙传》。麻姑“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沧海桑田”的成语即来源于此。每年三月初三王母娘娘过生日时,麻姑都会特意酿制寿酒献给王母,这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麻姑献寿”之说的来历。宋代宰相张商英亦有“玉池且勺太和酒,一醉寿同天地久”等诗文传世。
麻姑成为长寿的代名词之后,无论女人生前祝寿,还是死后祭奠,麻姑都是不可缺少的主角。祝寿时亲戚朋友会送给女寿星的是《麻姑献寿图》,祭奠时,亲戚朋友会郑重其事地替女主人举行“请麻姑”仪式。
一、麻姑的影响深远
互联网“中国历代美女榜”中有一篇题为《不见黄河心不死》文章这样写道:《神仙传》中说:很久以前,黄河水每一千年会澄清一次,后来不再澄清了,是因为被彭祖的心血搅浑了。彭祖是彭城(今徐州)人,他活了八百多岁。彭祖做八百岁大寿时,子孙们为他大摆寿筵,正巧神仙麻姑从此经过,听人说彭府彭太太太太太……公做800大寿,便笑着说:“小孩子做什么寿?”
彭祖的子子孙孙们很孝顺,听到这个貌若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口出不逊,就七嘴八舌吵闹起来。彭祖知道来者必非常人,忙叫家人开门迎接。见到麻姑后,问道:“我今年八百岁,你怎么还叫我‘小孩子’呢?”
麻姑不答,笑着问他:“你看我多少岁?”彭祖说:“十七八岁吧。”麻姑说:“我多少岁连我自己也记不清了,我已经三次看到黄河澄清了。”彭祖半信半疑,就问他:“那你说现在离黄河水澄清还要多久?”麻姑说:“还要一二百年吧。”彭祖说:“到了那一天,你带我去看看如何?”麻姑说:“好吧。”
一百多年后,黄河水又变清了,麻姑特地来找彭祖,一问才知彭祖已经死了。麻姑说:“彭祖人死心未死,你们开棺见分明。”棺材打开,果然彭祖尸身都烂了,就是一颗心仍然鲜活。麻姑把彭祖的心带到黄河边,捧着彭祖的心站在岸边说:“彭祖,黄河变清了,看到了吧?” 这一叫,彭祖的心就化作滴滴鲜血滴入黄河,黄河水又慢慢变浑了,而且从此再也没清过,“不见黄河心不死,见了黄河就死心”就是这样来的。
二、麻姑的传播广泛
2008年韩国电影《麻姑》曾凭借片中那身上沾满泥土与污秽的众多赤裸的身体,为这部片子迎来了无尽的关注。虽然这部借鉴了韩国神话的影片,只是为了表现一个从天堂里坠落的男人在那污浊不堪的现代文明的经历,才有了那些裸露的镜头,而并非是色情作品。但是动用825名群众演员,其中还包括12名年轻的女大学生来出演裸镜的消息传出后,从影片开拍之日起,就引来了巨大的反响。
其实,就韩国电影《麻姑》的故事框架而言是相当简单的,麻姑在韩国创世神话中是人类的祖先,比如,沧海桑田的故事,就是指神女麻姑的守望,这表明麻姑面对时间的一种平静。而结果又是一种末日审判的情形:只是审判的主体不是圣子,而是人类起源的女人。是麻姑。根据韩国古老的《麻姑神话》,导演想象出自然之母麻姑,天父韩熊以及孕育自然万物的十二精灵的真身模样,她们以柔软的自然之身,素长的头发,接触春寒料峭的山壁,石滩,浪尖,在日月光辉的照耀下,空无一物的世界,仿佛暗示人类最为原始的存在。
 
上述两件事情足以证明,从古代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关于麻姑的神话传说,称得上影响极其深远,传播极其广泛。其实,早在佛教尚未在中国普及的中古岁月之前,麻姑已经被中国民间视之如今天的观世音一般。而且,到了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如来”也未能取代“麻姑”的地位。
三、拍摄电视剧的题材优势
26集电视连续剧《麻姑献寿》拍摄并播出,对于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继续大力宏扬以讲道德,讲仁义和人人都好、人人都能成长、人人都能发展为传统美德的道德价值观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弘扬和谐主题、展现时代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传承经典文化也具有广泛的推动作用。
同时,神话元素的融入又为该剧增添了优势,神话题材电视剧长期以来一直是银幕上收视率的重要保障,《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宝莲灯》、《白蛇传》以及2007年和2013年分别取得央视电视剧频道收视冠军的《天仙配》和《妈祖》等剧的巨大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神话故事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文学艺术题材之一。麻姑的故事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在群众中具有较强的熟识度,一旦被制作成影视作品,必将唤起巨大的收视潜力。
1、文化价值优势
麻姑在中国是早已家喻户晓的长寿女仙,每年三月初三王母娘娘过生日时,都是麻姑特意酿制寿酒献给王母,这便是“麻姑献寿”一词和年画《麻姑献寿》的原始出处。相传,在民间俗神体系中,男性长寿之神中人称“寿星老人”的南极仙翁是麻姑的徒弟。
麻姑从古到今在中国的民俗中,一直美貌、健康长寿联系在一起。正如唐朝诗人刘禹锡所言:“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白居易亦有诗云:“愿学麻姑长不老,擗麟开宴话桑田。”宋代宰相张商英更有赞美麻姑寿酒的“玉池且勺太和酒,一醉寿同天地久”的绝句传世。
因此,古往今来,奉祀并研究“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美女麻姑,既是中国民俗文化、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古今专家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2、思想内容优势
麻姑是家喻户如晓的神话人物,是地道的长寿女仙,也是永远十八九岁的,美得让吕洞宾垂涎,漂亮得让苏东坡有“回眸吾飘浮”之感的“天仙妹妹”。 人们耳熟能详的“麻姑献寿”之说,即来自麻姑为王母娘娘献寿。长篇电视连续剧《麻姑献寿》在解释长寿仙子为什么叫“麻姑”的同时,为人们展示了一个麻姑由人到神,既耐人寻味又发人深省的神奇故事。
在中国麻姑永远与女人的青春永驻、返老还童联系在一起,麻姑的人生却多灾多难;本剧将通过“麻姑出世”、“为民请命”、“半夜鸡叫”等故事告诉观众,美丽、善良、亲民的麻姑,遇上了一位“杀人如麻”的父亲麻秋;通过“恋人失恋”、“巧拒皇亲”、“马褂风波”等故事告诉观众,爱得天翻地覆的恋人,却不能终成眷属,权势与亲情竟逼麻姑嫁给让人恶心的皇子;通过“麻姑真灵”、“再救麻城”和“麻姑献寿”等故事,让观众与麻姑一道共享成功后的喜悦。
四、电视剧的主题意义
随着麻姑这一道教神祗的影响日益扩大,道教中的麻姑传说得以广泛流传民间,因此,麻姑在民间早已成为健康长寿的象征。我国民间也出现了妇女祝寿时送《麻姑献寿图》、春节贴麻姑年画等习俗,在民间绘画和工艺品中多出现麻姑画像,颐和园绘画长廊中亦有麻姑献寿图。这些,皆属于民间信仰习俗,是地方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
今天,我们运用电视剧这种强势媒体对神话传说中的《麻姑献寿》进行新的演绎和诠释,这对于弘扬和谐主题、展现时代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传承经典文化也具有广泛的推动作用。
 
 
2013年5月10日
 
 
(李准同志:著名文艺评论家、影视专家、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原中宣部艺术局局长、原中国文联副主席。)
收藏 打印文章